“非税收入法定”是企业减负利器
2018年03月13日 11:22   来源: 上海金融报

     近日,全国人大代表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么多年来为企业减负,有些税降了,可是费并没有降下来多少。应该加快立法,将非税收入也纳入到法治轨道。“税收应该法定,非税收入也应该法定。”

 

  税收法定,乃众所周知的税法基本原则。根据有关安排,2020年我国将实现税收法定,值得期待。但之前,非税收入并没有法定之说及相关安排。此番,尹中卿代表提出非税收入也应法定,令人眼前一亮。

 

  近年来,多地非税收入增速超过了税收增速。中国社科院《经济蓝皮书(2017)》披露,2012至2015年,中国非税收入年均增长18%,而同期税收收入年均增长7.5%。非税收入快速增长,不免让人与企业负担联系起来。

 

  所谓非税收入,是指除税收之外的各种收费,包括政府性基金、罚没收入等。在现实中,企业抱怨较多的就是各种收费。尽管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清理、降低涉企收费,如2017年涉企收费减负达到1700亿元,但此间是否仍存在一些乱收费、重复收费问题,仍让人担忧。

 

  要想把涉企收费清理到位,并有效防止新增收费项目,唯有非税收入法定化,即由立法者来决定具体收费项目。目前各种收费,虽然也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来授权,但并非由立法者直接决定。尽管也有相关制度和措施规范涉企收费,如公布涉企收费清单,但仍不能彻底打消企业的顾虑。所以,在推进税收法定的同时,也应该把“非税收入法定”早日提上日程。毕竟对企业和百姓来说,无论是税是费,都是一种负担。既然税收要做到法定,收费也应该做到法定。一旦实现非税收入法定化,对企业而言将是最有效的减负利器。

 

  一方面,非税收入法定意味着由立法者来决定收费项目、收费对象、收费标准等。那么,此前的收费项目就要进行全面审查,看看是否都合理。可以说,这对于不合理收费是一次最彻底的清理。至于需要保留的收费,则要经过立法调研,民主决策。

 

  另一方面,会把“收费权”关进“法律笼子”。涉企收费之所以清理多年仍未到位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收费被清理后,又出现一些新收费项目。只有把收费部门的权力真正关进“法律笼子”,一旦向企业乱收费就要承担法律后果,立法约束效果会大不一样。

 

  此外,给外部监督以更大的信心。一旦把非税收入“升级”为法定,给公众和企业传递的信号是,国家将以最民主、最严格的措施规范涉企收费。由此,公众会更自觉地加入监督队伍。另外,非税收入法定也会让繁杂的收费更加简单明了,也方便公众监督。

 

  依法治国近年进步明显。实际上,无论是税收还是非税收入法定,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既然税收法定将于2020年成为现实,希望非税收入法定不要太遥远。

责任编辑:admin

文章关键词: